老板的眼泪
作者: 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01点击次数:812

“打好扶贫攻坚战”,时下对我们来说是时髦的词,但对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镇)村一级的干部来说,却是压力、责任的代名词。
  寿县的扶贫攻坚功夫下得深,基础打得牢,成效取得大。但在宣传的创新上,从省到县都是短板。在一次座谈会上,分管扶贫的县领导提出要借鉴省委宣传部组织省演艺集团的“文艺扶贫,携手小康”的大型文艺下基层演出活动,筹备一场有寿县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主题为“文艺扶贫,梦圆寿春”,要求是接地气,有新意,寿州锣鼓、寿州大鼓、小品、快板书、戏曲联唱都应该在舞台上展现。根据布置,主持人串词我自然是责无旁贷,此外还领了寿州大鼓书和戏剧联唱文字稿的任务。既然要求接地气,对我这个不事农桑,不知稼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来说,不深入村镇,接触一线的扶贫干部和村里的贫困户,指望闭门造车恐怕不行。于是才有了5月16日一天的采风活动。这一“采”,果然就“采”出了一幕精彩。
  从合、淮、阜高速的吴山出口下高速路,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省级贫困村刘岗镇的烟店村。我们掌握的资料表明,这个村共有农户987户,总人口3576人,2015年以前界定为贫困人口的达到344人,到2016年已脱贫108户,177人,通过省、市第三方评估确认实现脱贫出列。目前仅有27户、54人尚未脱贫。一下车,村干部已在整洁的村部门口等候,没有寒暄,带队的文联领导说明来意,市地税局下派的村第一书记,也是扶贫工作队队长周井辉就如数家珍地介绍了烟店村扶贫与脱贫的做法与成效。我边听边记,听到的最多的是“企业家张总”如何如何,“梦雅黄桃种植公司”怎样怎样?待周井辉书记介绍完毕,我急不可耐地向他发问:“张总是谁?”“我,我就是张世平,世界的世,和平的平”,未及井辉书记回答,坐在我右首站起来一个人。我细细打量,此人身高足有一米八十,面目黢黑,皮肤粗糙,脸上的络腮胡都没有拾掇,一看就是个不修边幅的人。这与我印象中细皮嫩肉,儒雅或故做儒雅的企业家形象不是太吻合,倒有点像评书中“猛张飞”、“黑李逵”“捉鬼钟馗”的意思。我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下手中村里提供的扶贫汇报材料,发现大部分涉及到这个“张总”和他的“梦雅黄桃种植公司”,在烟店村2015年夯实扶贫基础,2016年力争脱贫出列,2017年带领群众致富的三年规划中,张世平和他的公司,采取“公司+订单+贫困户”的扶贫方式,通过流转土地,让没有劳力的贫困户拿租金得收益,再吸纳贫困户到企业的果园、养殖场打常年工和零工,有38名贫困户在企业长期务工,80多名贫困户打季节工,从事简单劳动,月收入最低1500到1800多元,远远超过贫困线指标。在这些务工的贫困人口中有老弱病残,甚至于有智力不健全的贫困户。张世平把经营与扶贫有机融合,与贫困户进行皖西白鹅合作养殖。养殖白鹅的贫困户通过与村委会签订协议,享受公司一定数量免费提供的鹅苗,免费按期注射的疫苗,免费提供的技术指导,两年间合计赠送给贫困户鹅苗三批价值30多万元,成鹅后全部按市场价回收付款,养鹅的贫困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仅此一项善举,就使烟店及刘岗、塘面三个村170余户贫困户受益,带动了村贫困群众整体脱贫出列。
  看着资料,听着周井辉和村干部对张世平的啧啧称叹。我忍不住对张世平问道:“你做了这么多好事,贫困户对你有什么看法,好心应该有好报吧?”此时,五大三粗的张世平竟然激动了起来,他说:“当然有好报,一说起来我都想哭”,说着,他真的眼睛湿润了。我采风想收集的正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他的激动和动情正是我想要的效果。这时他说了两个让他流泪也几乎让我们流泪的故事。
  一个炎炎夏日,天热得不得了。张世平独自开着面包车到邻近的塘面村送果苗,走到半路,车歪倒在路旁的沟里没法开出来。此时四下无人,困在烈日下张老板心急如火,但却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老农路过,张老板赶紧上前,又是递烟,又是点火,连连说着好话,看老农能不能找几个人帮着把车拉出来,自己也多少付点报酬。好话说了一大堆,老农还是说天太热,都在午睡,没人愿意干。张老板急火攻心,不知不觉竟咕哝了一声“这个村我还送了七八十只鹅苗嘞,现在找个帮忙的都找不到”。没想到他这不经意的一句话说完,老农瞪着眼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张世平”。老人听后,对他说“你等着”,噔、噔、噔赶忙向村里走去。不大一会,六、七个人从村里跑了过来,二话不说,连拉带拽把车拖了出来。张老板又是敬烟,又是道谢,从口袋往外掏钱要付报酬。先前去叫人的那个老人说:“你也不要客气了,我回去一说送我们鹅苗的张老板的车陷在沟里了,大家都是主动过来帮忙的,要什么钱?”说完,老乡们一个个都拿着东西离去了。张世平说完这个故事,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村里有一个叫刘德宝的孤寡老人,80多岁了。以前每年靠政府救济,还有过年的时候家里远房晚辈给几个钱勉强度日。一到下半年,差不多就是有米没油,有醋没盐了。扶贫攻坚战开始后,张世平主动把老人叫到自己的养殖场看鱼塘,每个月给他1500元钱,彻底解决了老人的衣食温饱,每年还有结余。老人感激不尽,在2016年的中秋节专门到张老板家感谢,还带去两瓶廉价的瓶装酒。为了不让老人感觉自己嫌弃酒孬,张老板收下了。没想到当年春节前,老人又再次登门致谢,还是带去了两瓶酒。这次临走时,张老板给他带了一大包年货,再三嘱咐下次再也不准带东西来了,老人佝偻着腰身,连连点头。说完这个故事,张世平对我们说:“我做这些事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还专门去家谢我,一想到这,我就难受,想哭”。说着,张老板又一次流下了泪水,哽咽着,泣不成声。我们忍不住也湿润了眼圈。
  扶贫攻坚战,要求贫困户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听完张老板说的故事,看着一个壮汉流着眼泪。做善举的好人因有了好报而感动,而流泪。这就是铁汉柔情。当我称呼张老板企业家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哪是什么企业家,我就是一个小时候穷怕了的农村娃!”多朴实的话呀,而这朴实的深处是一个创业者不忘乡邻,懂得感恩的心。
  从烟店村离开时,我就表态,回去以后把张世平的故事写一个寿州大鼓词,让传承人通过说唱大鼓书,在“文艺扶贫”的巡演中,把张老板致富不忘本,扶贫济困,回报家乡的事迹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在收获感动的同时,也收获对扶贫攻坚的理解和支持。这或许是张老板的眼泪给我的灵感,也是创新扶贫攻坚宣传形式的一点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