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寿县】“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作者: 李普 王杨 史学辉发布时间:2020-01-20点击次数:1509

  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1月19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孔庙院内,锣鼓热闹非凡,全市各县、区的“非遗”项目汇聚寿州登台展演,让古城人民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宴。淮南市副市长陆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倩、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叶孟中、寿县副县长王道红等观摩展演。
  这次淮南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文艺展演活动由淮南市文旅局、寿县文旅局主办,淮南市文化馆、寿县文化馆承办,旨在让文化遗产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来,集中展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增强全市人民文化自信心,为淮南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
  寿县、凤台和八公山等县区选送寿州锣鼓、唢呐独奏、寿州大鼓、少儿京剧、花鼓灯以及川剧表演《变脸》和正阳关抬阁、肘阁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展演。在展演中,县文旅局选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州锣鼓《淝水流韵》,气氛热烈,节奏欢快,被观众誉为“会说话的锣鼓”,只见锣鼓表演者左右腾挪,鼓棰翻飞,时而舒缓委婉,时而高亢激烈,展示出140万寿县人民弘古创新,昂扬奋进,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寿州大鼓代表性传承人柴宪修表演的寿州大鼓《赵匡胤困南唐》,说唱并重,唱词侉气浓重,运调轻重缓急,可谓是一场大鼓道尽人性的善恶忠奸,历史的盛衰兴废,唱出中华民族人心思定,向往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愿景。正阳关镇选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正阳关抬阁肘阁》集杂技、彩扎、灯光和音乐为一体,小演员们近3米的空中进行表演,体现高、难、险、美等特点,展示出沿淮流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独到的审美情趣,堪称我国民间艺术的“独门绝技”。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选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鼓灯《双回门》、《淮水风情》参演的演员扮相俊俏,舞姿洒脱且富于力量,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和表演于一体,是我国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让观众们犹如在观赏一幅反映淮河流域人民生活风情画卷,被这具有 “东方芭蕾”美誉的花鼓灯所深深地吸引着。
  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演员吕亮在展演结束时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能参加此次举办的非遗展演,我感觉到非常荣幸,倍感自豪,非遗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有更多和我一样的年轻朋友参与进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rB40tl4lV_KAdSMqAAFjc9YSupE866.jpg

 

 

rB40tl4lWAeAWvgeAAEgvZN5gkU400.jpg

 

 

rB40tl4lWCCAEt7jAADgs_DDx1k0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