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村文脉 筑起“精神家园”
作者: 网站管理员信息来源: 文明淮南发布时间:2022-09-26点击次数:327 |
|
“村史馆里留存的老照片、老物件、家谱等,为我们留住了乡愁,让大家看到了保义镇东楼村的美丽变迁。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干劲也越来越大。”日前,市委组织部组织淮南市各县区选派干部到寿县保义镇代郢中心村观摩东楼村村史馆和美丽乡村建设时,该村选派第一书记汤昊对记者说。据悉,该村史馆被评为2022年“淮南市十佳村史馆”。
“保义镇东楼村村史馆位于东楼村代郢中心村内,是我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闲置民房改造而成的。”村史馆管理员为大家详细介绍村情村史,并就内部陈设及作用意义进行讲解。黑白电视机、算盘、杆秤、农耕具、木工具、大水缸、陶瓷罐等老物件,似乎为大家推开了一扇了解乡村历史的大门。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该村史馆坐落于一个干净别致的农家小院,四周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美丽乡村建设展示的现代美好生活,与村史馆彰显的历史文化传承相得益彰,显然已成为该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村史馆已被列为小学生家风家训、历史传承教育基地。”保义镇及附近乡镇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村史馆参观学习,馆中陈列的每一个老物品旧物件,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过去生活的酸甜苦辣,忆往昔时更懂得了要珍惜当下。管理员说,“在这里给孩子们讲解‘寿县保义二月二龙灯会’等非遗文化,让他们进一步增强家乡荣誉感、自豪感,也激发了他们继续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力。”
保义镇东楼村村史馆是淮南市建设村史馆的一个缩影。着眼于文化底蕴深厚、革命历史悠久、红色印记众多、仁人志士辈出的实际,2021年8月以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关于做好村史馆建设的指导意见》,立足“突出党建元素、记载发展历史、传承乡土文化、助推乡村发展”的功能定位,在全市开展村史馆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农村基层党建新窗口、农村党员思想教育新阵地。
市委组织部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作为试点,围绕村情简介、地情特色、乡贤名士、所获荣誉等开展广泛搜集,对村庄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一村一策”研究制定村史馆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旧村部、废弃民房、村部空房、村级文明实践站等现有资源建设村史馆,做到勤俭节约、推陈出新。目前,全市已建成35个村史馆,覆盖33个乡镇。
同时,各县区建立以政府主导推动、村民主体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的共建机制和“乡镇主办、县级奖补、社会捐赠”资金投入机制,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村史馆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注重从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中培育一批宣讲员,免费为参观学习的群众讲解红色故事、村情村史,共享村史馆建设成果,打造村民精神家园。
“各村史馆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视频影像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宣传了红色文化、乡土人情,有效增强了广大村民文化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切实提升了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进一步坚定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勇气。”市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手记:村史馆面积不大,却存放着村里的过往,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文、一幕幕场景,传承村史,延续民风,成为多少代人安放记忆的共同家园。它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体现,也是留住乡愁、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贫困走向致富的历史见证。(记者 张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