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撑起人生的支点
——记寿县残疾青年朱士兵
作者: 余涛发布时间:2019-06-20点击次数:3479

 朱士兵,男,1973年3月生,寿县迎河镇酒流村人。

 简介:作为一位残疾人,朱士兵深知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他时刻想的着残疾人,并为残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正文: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新城区明珠大道中段有一个名叫寿州厨艺的饭店,饭店虽不大,但店里菜肴富有寿县特色,加之店主人朱士兵热情周到的服务,名气越来越大,生意日渐火爆。

 1991年4月24日,对于朱士兵来说是一个黑暗而又无法忘记的日子,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位健康勤快的小伙子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1973年3月,朱士兵出生于迎河镇酒流村一个普通的农家,从小受担任村干部的母亲影响,立志长大做一番事业,为父母添光增彩。 18岁那年,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状况,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他随乡亲们一起来到了上海滩开始打工创业。然而,生命的历程中,有阳光相伴,也有阴云密布,有一帆风顺,也有步履坎坷,有欢声笑语,也有以泪洗面。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竟然发生了让他痛苦一生的车祸。高位截肢后,想到未来漫长的道路和生活不知如何度过,如何每天面对年迈的父母,他这个七尺男儿流下了痛苦的泪水。面对生活和病残的躯体,他真的想一死了之。看到儿子被伤痛折磨着,作为母亲更是看在眼中,疼在心中。这位老基层干部擦干泪水,开导儿子,面对痛苦和困难,一定要当生活的强者,一定要重新找到人生的支点!母亲的鼓励,亲友的劝导让他顿悟生命的可贵。生来倔强的他认为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过去可以做的,以后仍然可以。他说:“虽然残疾了,但我还有健壮的双手和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热心,决不会躺在家中,依靠父母和政府救助来生活。”1992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朱士兵在家乡迎河开了一家服装,经营服装店、针织品,迈出了伤残后的第一步。1995年,他感觉到经营服装小打小赚只能糊口,难以有大发展,于是,积攒资金,转型开了一家电器商家。由于朱士兵头脑精明,进货对路,售后服务做的好,生意很快火了起来,成为迎河、张李、板桥一带电器经营的“大哥大”,不仅使自己的口袋厚起来,而且也博得姑娘陈红的芳心,26岁那年,他们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一年后,有了自己的小天使,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朱士兵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2001年,不甘满足的朱士兵,带着家人和资金,来到省城合肥开食品公司。2008年因孩子上学,朱士兵夫妇为了孩子的明天,告别省城,来到古城开了寿州厨艺。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朱士兵没有忘记对社会责任,做到守法经营,童叟无欺,不做“黑心菜”,保证食品安全,并优先使用下岗工人,多次受到工商、食品、安监部门的表彰,孩子也以优异的成绩被阜阳师范学院录取,获得了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

 在品尝创业成果,享受家庭幸福的同时,朱士兵时刻不忘记对自己帮助过的有,他怀着感恩社会的热心,书写着一位残疾不忘记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凡小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朱士兵先后捐献6000元人民币,献上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2012年,在合肥办事的朱士兵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夹,打开一看里边有十余张银行卡、3000元现金和身份证、驾驶证等。看到这些钱和证照,朱士兵想到丢失钱包的人一定急坏了,他通过失主身份证上的地址,找到了霍邱县姚李镇政府,通过电话联系到失主,当失主赶到寿县拿到丢失的钱包后,得知朱士兵是一痊残疾人,并看到钱包里钱物全在,对朱士兵表示深深的感谢和由衷的敬佩。

 2009年,朱士兵到明珠花园买药,发现一老奶奶杀鸡时,不慎将手划破,伤口深至骨头。朱士兵及时帮助其家人开车将老人家送到医院救治,当时老人流血比较多,车座上也沾上不少,老奶奶的家人要为朱士兵擦车上的血迹,朱士兵告诉其家人,救治老人要紧,这点血迹不算什么,自己擦洗一下就行了。望着这位好心的残疾青年,老奶奶的家人握着他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内心充满了感激。

 作为一位残疾人,朱士兵深知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他时刻想的着残疾人,为残疾事业做贡献。2008年、2009年连续二年的助残日期间,朱士兵分别向淮南、寿县残联捐献服装,并被淮南市残联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在谢家集区举办的助残日活动。今年,寿县三月十五古庙会期间,朱士兵利用电脑和手机,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温馨提示,阴雨天气,小心上山下山地滑,如遇到困难可拨打他的电话,提供无偿服务。一老太太下山时,扭伤了脚,无法去车站,拨打朱士兵电话后,朱士兵将其送往车站,《淮河早报》对朱士兵好心帮助老人进行了报道。

 面对未来,朱士兵充满希望,他自信地说“相信自已,我们什么都能做到。”现在通过自已的努力,改善了家庭生活,用双手向他人证明了,不靠政府救助,自谋职业,用单腿一样能撑起人生的支点。虽然我是个残疾人,只要充满爱心,就能和正常人一样,以帮助他人为乐,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朱士兵.JPG